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先进储能技术的应用与用户侧互动资源的挖掘将对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平衡至关重要

时间: 2023-12-10 22:02:16 |   作者: 开云电脑版官网入口网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国家储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长期从事配电系统与微电网技术探讨研究,在配电系统结构优化、微电网控制管理系统与装备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技术获得广泛应用。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所领导的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充分挖掘电力供需互动环节的潜力,推广应用负荷需求侧响应与智慧用能等先进的技术,解决有关技术在示范落地、市场推广、运营体制机制上的瓶颈问题,是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性环节之一。”11月9日,在天津召开的2023年智慧用能与节能技术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委会主任委员王成山向行业同仁分享了有关电力系统供需互动有关问题的思考。

  数据显示,我国电源侧的风光装机容量快速增加,2022年已达到7.5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29.6%,而发电量在全部发电量中占比则达到了13.4%,尽管这一比例在逐年迅速增加,但距离2060年碳中和场景下50%以上的电量占比还相差很远。同时,在需求侧,我国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已达到8.64万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用能占比超过了27%,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达到千万辆级,而到2060年,这一些数据都会翻倍增长。这一些数据表明,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电网的源-荷形态都将出现重大改变。

  王成山指出:“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灵活性电力调节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有效提升电力供需互动水平将成为保障系统安全和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手段,先进储能技术的应用与用户侧互动资源的挖掘,将对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平衡至关重要。”

  王成山表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正面临着来自源、荷两侧的挑战:电源方面,我国2022年风光装机突破7.5亿干瓦,日最动上亿千瓦,预计2030年风光装机将超过1 2亿千瓦,火电装机比例逐渐降低,深度调峰能力不够,新能源出力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等特征,对电网灵活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负荷方面,我国2022年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一千万辆,电网中总负荷日最动同样超过一亿千瓦,随着空调、电动汽车等负荷迅速增加,季节性用电趋势和峰谷差愈加明显。电源与负荷的变化,使得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我国配电网同样面临着巨大压力。据公开报道显示,今年河南省分布式光伏建设增速“狂飙”,截至今年6月底,新增光伏装机7.59吉瓦,山东等省的分布式光伏也发展迅猛。分布式光伏的“井喷”对配网的运行造成了空前挑战。王成山分析道:“分布式电源在一些地区的安全容量已高于实际负荷需求,导致从低压电网向高压电网反送电,进而导致线路与变压器过载、局部电压过高等问题出现。”为此,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今年11月发布了《关于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对户用光伏备案主体进行了规范,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工作,严格依照国家部署安排开展测算,根据配电网承载能力明确红黄绿区域,同时引导通过加快配电网建设、配套建设储能等方式,拓展发展空间。

  前述分布式电源超过电网承载力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也坚持应接尽接的原则,制定有利于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政策,实施配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大有关技术研发应用,争取提出分布式电源“又好又快”并网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不管是分布式电源还是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外送,‘源随荷动’的时代已逝去,现在我们强调源荷互动,换言之要加强负荷侧参与电力系统调节的能力。”王成山进一步解释道,“如今,随着电动汽车技术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为了让使用者更方便快捷,正在努力缩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在快充场景下,一台电动汽车快充功率就可能超过一个小区的变压器容量,可想而知今后电网企业要满足上亿辆电动汽车充电的难度之大。作为新型负荷,电动汽车的充电也需要与电网互动,未来若能够向电网放电,则将成为负荷侧一种更加有效的互动资源。”

  根据预测,从现在到2060年,全社会用电量还将翻番,如今配电网已深感压力山大,随着未来用电量的进一步增长,配电网该怎么样应对?配电网能否随电量的增加再成倍地增加容量,即“再建一个配电网”,王成山认为,这个方案既不经济也不可行。“过去配电网建设速度之所以那么快,是因为与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实现了同步,早在城市建设之初,配电网就实现了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已达到较高水准,由于环保、征地等限制性约束太多,城市电网想满足更多的电量需求,已经几乎不可能再采取大面积规划建设新线路扩容的方式,一定要采取新的措施或技术方法,例如着眼于将峰谷差缩小、将峰荷降低、优化配电网结构等等。”王成山进一步解释道。

  在谈及未来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路径时,王成山强调说:“就目前而言,最终哪项技术胜出要靠市场来决定。火电+CCUS、风光+储能、负荷侧挖潜等不同技术路线目前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限制,我们一定要让市场来说话,快速推进电力市场建设,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据王成山介绍,电力供需互动形式既体现在单侧互动也体现在双侧互动,供需单侧互动主要有供方发电权交易和需方用电权交易等,而供需双侧互动包括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技术、源荷调度等。

  王成山指出,电力供需互动依赖于市场机制、技术和政策支持。电力供需互动有多种目标,如移峰填谷、系统调频、局域电网源荷平衡、应急保供电等,建立市场环境下多时间尺度、多主体、多目标供需平衡主动响应的电价模型、激励机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尽快出台鼓励智能用电、负荷聚合商参与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在实际应用中,怎么样提高海量用户的互动意愿,进一步有效聚合用户资源并实现精准调控是电网供需互动技术的难点,需要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那么,就具体技术而言,电力供需互动有哪些主要的挑战和关键技术?王成山指出,电力供需互动技术领域目前主要有三大技术挑战和六项关键技术:

  第一个技术挑战是规模化灵活资源动态聚合和特征提取。新元素大量融入负荷侧,加之电力市场改革促使多种新角色伴随而生,使得供需互动场景更多元,负荷资源更为复杂多变,数量多、分布广的规模化灵活资源动态聚合和特征提取难度极大。

  第二个技术挑战是电力供需互动的精准调控。规模化可调资源具有高度随机性与地理分散性,受参与聚合方式、通信条件、市场机制和多场景业务需求不同的影响,有效实现规模化灵活资源聚合调控存在困难。

  第三个技术挑战是多层级供需互动系统与控制终端。电网、园区、用户多层级供需互动支撑系统和终端控制能力不够,可靠传输、数据交互能力差,互动功能不完善,造成落实措施繁琐、实施效果差。

  第一项关键技术是考虑隐私保护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将来自不同主体、异构、多元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高效整合,考虑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做出更加客观、合理的决策和判断,支持市场机制下的电力供需互动。

  第二项关键技术是灵活资源的精准画像与互动能力的评估技术。面向削峰填谷、新能源波动平抑等场景,考虑生产特性、用户行为等因素,构建涵盖工业、商业、居民、新型负荷等可调节负荷资源的精细化互动模型、进行多元场景下多类型负荷可调节潜力的精准量化评估,为电力供需互动提供支撑。

  第三项关键技术是市场机制下基于云端的电网调控靶向决策。考虑电网、用户、社会等多方利益诉求,包含生成日前日内实时多阶段资源调控方案,考虑多类型用户调控指令响应的时滞差异,通过不同动态负荷的时序协同控制,兼顾经济性和公平性,实现多元负荷多时间尺度精准调控。

  第四项关键技术是用户侧基于边端的供需互动自主响应决策。面向削峰填谷、新能源波动平抑等场景,采用可调节负荷资源自适应调节架构,支撑大规模多类型灵活资源分层聚合自适应调节策略,实现多元场景下边缘端控制。

  第五项关键技术是电力供需互动管理平台。形成多层级、可视化、大规模灵活资源供需互动管理平台,具备分层分级分区管理、调度多样化源荷互动资源,满足区域电力系统的双向协调优化与聚合控制。

  第六项关键技术是电力供需互动边缘控制终端。基于云边协同的多源异构系统实时同步机制,构建网络化多主体控制框架与自适应调控策略,并将其嵌入互动控制终端,使用户数据信息依据业务的需求自动流转,实现对连续、离散负荷和大型复杂负荷的快速、精确、经济控制。

  展望未来,王成山认为,还有许多供需互动技术要进一步探索,例如推动基于大数据大模型的应用、着力提升工业高载能负荷灵活性、居民类海量负荷供需互动、工商业建筑光-储-直-柔互动模式的探讨,构建切实有效的车网双向互动体系、推动共享储能、虚拟电厂等技术的大范围、规模化应用等。“由于供需互动技术直接涉及广大新老用户,市场机制、互动模式、技术架构、硬件和软件系统都要一直创新并落地实施,虽然难度大但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王成山总结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7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发布了《上海市建筑光储直柔系统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导则有利于提升上海建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生产和消纳能力,推广建筑光储直柔系统技术。详情如下:《上海市建筑光储直柔系统技术导则》征求意见(2023-12-07)市住房城

  冬季多地供电和供暖需求持续攀升,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期。为保障民众温暖过冬,各地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全力推进能源稳产保供。“从今年迎峰度冬能源供应市场的基本格局来看,预计传统能源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随国家对新能源的全力支持和有关技术的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组织并且开展2023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其中提到,推荐的数据中心应具备能源利用效率高,电能利用效率原则上应达到《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40879)中的2级及以上水平,风电、光伏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水平高,积极利用储能、氢能等技术。国家

  总部位于意大利的EnergyDome公司是一家开发二氧化碳长时储能技术初创公司,该公司日前表示已经获得对电网规模储能项目的投资。EnergyDome公司的投资承诺总额为6000万欧元(6537万美元),将用于该公司在意大利撒丁岛部署的首个维持的时间10小时的长时储能项目,该项目的规模为20MW/200MWh。EnergyDome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6日上午,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辽河油田公司在欢喜岭采油厂生产调度中心举行竣工投产仪式。该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是辽河储能库建设的重点工程,占地4000平方米,储热规模15兆瓦,年可产出清洁蒸汽4.8万吨,替代天然气313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

  11月2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推荐牵头申报的“大规模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基地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外送关键技术”“钠离子混合型电容储能技术”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区联动应用示范类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复立项,分别获得5000万元和3000万元的国拨经费支持,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8亿元,这是科技部与内蒙古首次

  11月29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核准了总装机容量达到210万千瓦的道孚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这是四川省首个通过核准的大型常规抽水蓄能项目。抽水蓄能项目最近大火,原因是什么呢?(来源于:硕电汇,作者:小硕团队)01.要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什么是调峰能力。调峰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电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日前,广东省工业与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广东省依托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储能中心),落户广东广州白云区。这是广东首家国家地方共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更是新型储能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创新中心。至此,广东省已拥有5家国家制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4日,福建省厦门市科技局发布厦门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其中提到,研发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碳铅电池等电化学低成本高效储能技术。研发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电芯制造等低碳高效电池材料合成工艺与储能器件制备技术。研发磷酸铁锂电池等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岗区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对储能、氢能、光伏、安全应急、节能环保领域中试及产业化项目,按经评审核定的项目总投资的10%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其中还提到,对产值(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8日,东方电气集团发布储能系统设备2023-2024年度框招,招标分三个标段,共招标95MW/190MWh的磷酸铁锂电池液冷电源侧储能集成系统。采购单位是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详情如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6日,美国公用事业公司杜克能源表示,由于存在潜在安全威胁,公司已切断宁德时代储能电池。12月7日,宁德时代公开回应称:关于其储能电池构成安全威胁的指控是虚假和误导性的。电力公司断开储能电池连接2023年4月26日,杜克能源公开表示,该公司在海军陆战队Lejeune基地建设的储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抽水蓄能成套核心控制管理系统安全启动超过1500次、累计运行时长超过17000小时,标志抽水蓄能机组4大类核心控制子系统均成功实现了全面国产化。也代表着,我国在抽水蓄能领域达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有力增强了我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抽水蓄能成套核心控制管理系统由计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日前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从土地使用决策的角度概述了电池储能系统面临的安全和项目规划的影响。这份名为《地方分区条例中的储能系统》的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向规划部门官员提供有关储能技术的信息以及在审查过程中应提出问题的知识,为储能项目的土地使用决策提供信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7日,香港科技园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备忘录,宁德时代宣布将在香港科学园设立国际研发中心,总投资超过12亿港元,以促进新能源科学技术创新,推动香港可持续发展。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主任容伟雄,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有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简称《通知》)。本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共723项,其中制定440项、修订283项,推荐性标准710项、指导性技术文件13项。本批推荐性国家标准同步下达英文版计划共计91项。其

  12月1日,宁夏电投100MW/2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顺利并网投运,该项目的建成能够有效提升宁夏电网的灵活调节能力,缓解电网调峰压力,促进宁夏地区新能源消纳。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马家滩镇,是自治区2023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科华数能为该项目提供高可靠的全栈式储能集成方案,深层次地融合全栈式

  摘要在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和用户碳排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经济、清洁的冶炼企业储能多目标定容优化方法,建立储能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对已经或计划安装新能源的冶炼工业大用户进行储能配置优化,下层模型对储能时序出力来优化。首先,基于风、光、储三者的充、放电特性,分别构建风、光出力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7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发布了《上海市建筑光储直柔系统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导则有利于提升上海建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生产和消纳能力,推广建筑光储直柔系统技术。详情如下:《上海市建筑光储直柔系统技术导则》征求意见(2023-12-07)市住房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7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国家标准《光伏发电工程检验收取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本次修订中,增加光伏电站配置储能系统的验收。明白准确地提出:储能系统的安装验收应契合设计要求,应检查设备选型、储能容量、布置间距、消防配置、认证报告等内容,性能指标应符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国家电投发布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第59批招标青铜峡铝业降碳减排绿电替代光伏复合示范项目配套储能工程EPC总承包全钒液流储能系统集成招标公告。公告如下: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第59批招标青铜峡铝业降碳减排绿电替代光伏

  冬季多地供电和供暖需求持续攀升,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期。为保障民众温暖过冬,各地多措并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全力推进能源稳产保供。“从今年迎峰度冬能源供应市场的基本格局来看,预计传统能源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随国家对新能源的全力支持和有关技术的不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6日,国家能源集团海北公司开发的刚察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工程成功获得青海省海北州发改委备案。该工程位于海北州刚察县热水园区西北部,刚察一期30万千瓦光伏项目东侧约100米处。规划建设一座150兆瓦/3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定位为集中

  9月7日,习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聚焦“国之大者”,深学细悟习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55686”总体要求,深入推动“一体四翼”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锚定“面上有提升、重点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30日,国家电投首个境外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上海电力日本茨城筑波市原医院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项目顺利开工,也是集团公司在发达国别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零”的突破。为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全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要求,日本公司在茨城县筑波市围绕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建设,开展了互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宜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宜兴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加快建设储能应用示范场景。探索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商业模式落地机制,支持工业园区、大规模的公司建设用户侧独立储能项目。探索储能融合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陕煤新能源(大柴旦)有限公司西台2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高压级联式构网型储能系统设备集成采购招标公告发布。公告显示,青海陕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台2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总装机规模20万千瓦:光伏装机150MW,风电装机50MW,配套51MW/160.8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天津市宝坻区全力推进“一园一村”双碳示范建设,聚焦园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构建“源网荷储”联动发展新模式。一是强化供电保障能力。聚焦园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构建“源网荷储”联动发展新模式。目前,电源侧72.15MW风光互补新能源发电工程、电网侧基于5G的雪花网

  12月3日,记者走进吉木乃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该项目已全部完成各项调试、吊装等任务,已具备并网运行条件,项目总进展完成100%。“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实现电力系统高水平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消纳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必然选择。“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年耗

  12月1日至2日,省能源局电力处处长赵中友带领调研组深入我县调研指导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申建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就做好下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河南省能源监管办党组成员、资质处处长韩红林,省能源局电力处四级调研员周勇杰,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李尊、专责苗福丰,省电力设计院专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模式示意图。周红青制作阅读提示新能源是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的朝阳产业,也是实现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新能源建设如火如荼,应用场景的不断推陈出新让新能源技术迭代加速。站在新能源的新“风口”,唯有技术创新方能引领未来。近日,江苏油田组织行业内的

上一篇:长安储能研究院张斌:新型储能系统有望打破能源革命“不可能三角”

下一篇:6家全钒液流电池企业入围我国电建市政公司储能体系结构收购项目